)
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这些英雄里面,当然包括幽州枭雄公孙瓒。
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公孙瓒属于早期成名的英雄,待刘备恩重如山。
在讨伐渔阳张举、张纯之乱时,他起用刘备,后让其驻守平原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众诸侯举兵讨伐董卓,公孙瓒应邀参加。
刘备作为其部将,因而得以躬逢其盛。
各路盟军集结于虎牢关前,公孙瓒在袁绍面前大力引荐刘备,群雄始知刘备为汉室之胄,刘备也始得闻名于诸侯。
可以说,刘备发迹肇始于公孙瓒。
当然,公孙瓒是在虎牢关前替刘备做了广告;但刘备本人也很争气,与义兄弟关羽、张飞三英战吕布,名声大噪。
会盟因诸侯间互生嫌隙而解散,公孙瓒与袁绍为争冀州反目成仇,双方在磐河大打出手。
期间,公孙瓒得赵云、刘备兄弟相助,与袁绍打成了平手,并接受了董卓的调停而撤兵。
王允巧施美人计,使吕布凤仪亭杀董卓;曹操为报父仇兴兵战徐州。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往救徐州。公孙瓒最后败亡于袁绍之手。
《三国演义》对公孙瓒的描写,基本靠谱。
《三国志.蜀书.先主传》有提到:"(先主)年十五,母使行学,与同宗刘德然、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。"
即,刘备十五岁时的的确确是曾与公孙瓒一同侍奉同郡人、曾经的九江太守卢植为师。
又:"灵帝末,黄巾起,州郡各举义兵,先主……为贼所破,往奔中郎将公孙瓒,瓒表为别部司马,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。数有战功,试守平原令,后领平原相。"
即刘备在与黄巾军作战中失利,在投奔同学公孙瓒时,得到了公孙瓒的慷慨相助,荐举为别部司马,后为平原令、平原相。
又:"袁绍攻公孙瓒,先主与田楷东屯齐。曹公征徐州,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,楷与先主俱救之。"
即在曹操往攻陶谦时,刘备脱离了公孙瓒入援徐州。
这里有一个问题:公孙瓒既与刘备是同学,那么他们的年纪相差应该不大,为何公孙瓒在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已经是一方诸侯了,而刘备还是一条流浪狗?
而且,我们查《后汉书·卷七十三·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》,也会惊奇发现,公孙瓒虽然"家世二千石",但他"以母贱,遂为郡小吏",因为是小妾生的,地位低贱,他在社会谋到的第一份职业,不过是郡县里的不入编的工作人员--"小吏"。
由此可见,公孙瓒能成为威震一方的枭雄,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,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。
不错,同卷书里也说公孙瓒"为人美姿貌,大音声,言事辩慧",太守欣赏他的才干,将女儿下嫁给他,并安排他跟随涿郡卢植治学。
但这只说明公孙瓒本身的材质不错,人既生得高大英俊,口才又好,又会来事,会讨人喜欢,并非他成功的关键。
倒是后面跟着记述的一小段轶事耐人寻味:说公孙瓒的上司太守刘某(《太平御览?卷五百二十六》引《汉末英雄记》记该太过为"刘其")因违反法纪,被发配交州日南,公孙瓒非常讲义气,他备下豚酒祭辞先人,嘴里念念有词,说:"昔为人子,今为人臣,当诣日南。日南多瘴气,恐或不还,便当长辞坟茔。"慷慨而起,大有荆轲易水悲歌之伤,观者莫不歔欷。
公孙瓒的脑子是有些问题的,之前,他有一别将被围,向他求援,他竟当着在场诸将笑言:"救一人,使后将恃救不力战;今不救此,后将当念在自勉。"拒绝赴援。
现在,等到他被困,等他向界桥别营发出求救,别营守将一来自守都困难,二来又想起公孙瓒当日不肯救人的话,都感到心寒,或降或逃,无一人理睬公孙瓒的呼救。
最终,公孙瓒困坐愁城,引火自焚,一代枭雄,就此殒命。
公孙瓒,勇猛作风是有的,政治头脑却很幼稚。
(以上为覃仕勇著作《真三国不演义》节选,欲了解更多内容,请到专栏阅读全书)
不过,刘太守在途中获赦,公孙瓒因祸得福,归来后因为这一美德被举孝廉,任为辽东属国长史。
不难看出,公孙瓒是凭借他的忠义德行,换来了官职的升迁。
而到辽东任职,公孙瓒犹如龙入大海,开始翻腾纵横。
辽东属于边地,屡遭鲜卑、乌桓侵扰。
公孙瓒和他的老师卢植一样,是个狠人,手中的刀剑嗜血,而且饥渴难耐。
《后汉书·卷七十三·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》记:辽东连接边寇,每闻有警,"瓒辄厉色愤怒,如赴仇敌,望尘奔逐,或继之以夜战",异常凶悍。
就因为公孙瓒太猛,"虏识瓒声,惮其勇,莫敢抗犯",都不敢与之对抗。
补充一下,公孙瓒出击,绝不是那种"弟兄们,给我上,给我狠狠地打"那种作风;而是 "兄弟们,跟我来",一马当先,一往无前的勇猛气概。
公孙瓒曾带领数十从骑出塞,与鲜卑数百骑不期而遇,公孙瓒对从骑说:"狭路相逢勇者胜,今不冲之,则死尽矣。"他本人"乃自持两刃矛,驰出冲贼,杀伤数十人,瓒亦亡其半,遂得免。"
实在是太猛了!
公孙瓒乘白马,追亡逐北,吃过大亏的乌桓人奔走相告,纷纷劝诫、叮嘱同袍战友,说"当避白马长史"。
公孙瓒"因虏所忌,简其白马数千匹,选骑射之士,号为"白马义从"",让乌桓人睹白马而心寒。
公孙瓒就这样以他的狠忍作风威震边疆,升为中郎将、封都亭侯,进驻属国。
按理说,依靠边功崛起的绝对属于实力派,但公孙瓒为什么败亡得这么快呢?
首先交待一下,公孙瓒虽然敢玩命,作战勇猛,但他的战绩其实是非常有限的。
比如前文提到他带领数十从骑与鲜卑数百骑狭路相逢那次,《三国志卷八?魏书八?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》也有记载了,说他"自持矛,两头施刃,驰出刺胡,杀伤数十人",但说到底,这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,影响力极其有限,但后面却夸大其词,说"鲜卑惩艾,后不敢复入塞",显然不可信。
事实也如此。
查《后汉书?卷八?孝灵帝纪?第八》,"鲜卑寇幽、并二州"事件其实在中平二年、中平三年都有出现,根本谈不上"鲜卑惩艾,后不敢复入塞"。
至于公孙瓒和他的"白马义从"和乌桓人作战,也不是前面说的那样,乌桓人全都望风而逃,望白马而退避,也不是"惮其勇,莫敢抗犯",更不是"自此之后,遂远窜塞外"。
光和年间,渔阳(今北京市密云西南)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,攻占右北平郡(今河北丰润东南)、辽西郡属国的城市。中平五年(188年),公孙瓒与张纯、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,张纯等大败,逃入鲜卑境内。公孙瓒发兵追击,"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,二百余日,粮尽食马,马尽煮弩楯",可谓粮尽士溃,士卒死伤逾半。
历此惨败,《三国志卷八?魏书八?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》说出了其后实情:"丘力居等钞略青、徐、幽、冀,四州被其害,瓒不能御。"
公孙瓒虽然威震一方,但毕竟能力有限。
朝廷为了解除边患,派汉室宗亲刘虞前来任幽州牧。
标签: